《中国教育报》5月9日第4版刊发文章《区域共享 产教融合 学训一体 开放共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打造现代建筑业人才培养高地》,对我校以建设“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现代建筑产教园”为育人平台,校企协同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形成了土木建筑类专业基于研创融合的“学训一体”培养模式,取得的显著成果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近10年间,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迫切需要大批“懂现代建造技术、会现场施工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抽象枯燥、实践教学开展困难、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三大难点”问题。
传承近60年办学的深厚文化底蕴,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基于“情景认知”理论和“知行合一”理念,以广东省一类品牌(重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等为载体开展研究与实践,以建设“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现代建筑产教园”为育人平台,校企协同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形成了土木建筑类专业基于研创融合的“学训一体”培养模式。
经过10余年的完善与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贴近现代建筑业,由“工地生产”向“车间制造”、由“经验管理”向“信息管理”、由“农民打工”向“产业工人”、由“国内施工”向“海外扩张”转型的“四个转变”和专业教学“三大难点”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办学经验被全国100多所院校引用,示范成效显著。
对接建筑产业,开发“区域共享”产教育人平台
在建筑行业的实践教学中,如何还原施工现场、展示建造过程、剖析工艺流程,让学员(学生)“一站式”体验学习房屋建造全过程?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有一栋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三层“在建”建筑物,从地基到主体、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共328个施工节点“一目了然”,按1∶1比例完美呈现房屋建造全过程。
中心是在政府部门指导和东方雨虹等名优企业参与下,学校筹资4000余万元,按照“整体规划、全真模拟、先进实用、开放共享”原则研发设计的占地110亩,集实训教学、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员工培训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性产教融合高水平公共实训中心。建有安全教育、质量检测、工种实操、土建创新实验、装配式建筑实训、校企合作等六大功能区。各实验实训设施均遵循“节能环保、反复使用”理念联合企业精心研制,涵盖了6种建筑结构类型、11个工种实操项目、9个技术管理岗位和多个建筑业新技术实训,共1132个实景设施、模型、道具和工器具。
中心建成以来,立足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累计接收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不同层次大学的学生实验实训1000余人次,为广州地区产业工人培训9985人次,为广州市住建部门等技术管理人员开展装配式新技术培训300余人次,培训服务额超2000万元。同时,还接待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香港分会、广州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个行业企业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70余所院校的考察交流。
与此同时,还发挥民办高职院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引进企业在校内成立“现代建筑产教园”,打造了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目前,现代建筑产教园具备建筑设计、施工、预决算、咨询服务等一条龙的生产服务能力。教师(师傅)带领学生依托园区内10个“工作室”、5家“教学公司”和3个生产性实训室,对接企业需求从事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小革新,推进生产性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学校按照“校企协同培养型”“工作室跟岗实践型”“教学公司顶岗实习型”等形式,开办富有特色的师徒结对式“岗位订单班”“职场精英班”“卓越英才班”和“双创先锋班”,强化了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素质的提升,实现了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学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碎片化、发展个性化、过程深度交互、资源影视化等特点,学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建筑现场认知、课前理论预习、课堂理实脱节、课后巩固创新、课程智能考核等5个环节,以“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载体,构建了以“模型化展示、信息化导学、项目化教学、个性化实训、智能化考核”为核心的“五化”课堂教学新体系。
通过营造和工程实际一致的建筑教学情境,设计涵盖砖混、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类型和基坑支护、基础工程等近500个工程节点的模型。学生进入模型,根据任务书与指导书,通过观摩、扫码、实测实量、施工放线等快速掌握节点构造及施工工艺等知识,以“模型化展示”的形式破解了建筑现场认知难题。
学校教学团队撰写的脚本,组织工人标准施工,拍摄剪辑成159部教学视频,制作完成111部动画,涵盖了土木建筑类专业教学典型节点。课前学生通过二维码完成施工节点认知,课中教师围绕影视播放创设的教学情境,深度分析材料、构造及施工原理,让学生像看电影一样快乐有效学习,以“信息化导学”的方式破解了课前理论预习难题。
学校开发了270余个典型节点的施工图纸、材料使用、构造处理、计量计价、施工工艺、验收资料等与教学实体模型一致的项目化教学资源。操作键盘与鼠标在虚拟模型中漫游到教学节点后,学习构件间的构造关系,再点击节点标牌调出教学资源,以“项目化教学”的方法破解了理论实践脱节难题。
学校针对主体结构典型构件开发出42个实训任务,钢筋、模板定型后和实训工具装入集成箱。让学生分组完成钢筋下料等内业计算,再分岗位以“搭积木”形式完成构件施工等外业实践,教师“评阅”后再将构件拆散、复原并装回集成箱,依次轮训完成全部任务,通过“个性化实训”的途径破解了实践教学开展难题。
教学团队通过智能考核系统按课程考核点命题且设置可变参数和范围,学生登录时程序智能匹配参数使“一题变百题”,学生可多次申请参加考核至满意的成绩,提高评价效率并激发学习热情,以“智能化考核”的模式破解了评价学习效果难题。
目前,学校构建了以“五化”课堂教学新体系为核心,深入探索“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习惯养成”的育人新理念,形成了土木建筑类专业“学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协同机制,打造“开放共赢”教育培训体系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一体化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完备体系,进一步发挥公共实训中心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服务的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和综合性功能。发起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东省精通城建职业培训学院,取得了人社部门的培训与鉴定资质;通过公共实训中心进行(政行企校)协同化建设、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培养(训)、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实现了教科研团队与企业生产团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教学质量提升和行业企业需求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学校秉承“汇聚、开放、助力、共赢”理念,在开放服务方面完成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20门网络课程,面向社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针对建设领域新技术应用开展师资培训50余场次,举办全国性建设行业学术交流会议5场次;举办广州市园林建筑科普公益活动10余场次,获得“科普基地”称号。承办广州市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和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获得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称号;两名选手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赛项全国冠军。
学校通过开发“区域共享”产教育人平台,探索“学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开放共赢”教育培训体系,学院土木建筑类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增强。目前,建成了由“全国劳动模范”领衔,省级“劳动模范”“教学名师”“技术能手”等在内的省级教学团队2个;建设了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重点专业2个;开展国家教育部门、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专业2个;中高职贯通培养改革试点专业5个;形成了土木建筑类专业“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成省级房地产管理协同育人平台、重点(央财)实训基地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近年来,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余项,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4门,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10项,实现专利转化15项,获国际发明展银奖1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100余部;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工法10余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余项,完成了对2万余名产业工人技术培训,形成了一流的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特别是近两年,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励3项和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1项,省级以上竞赛奖项59项。普高录取第一志愿投档线远远超出省基准线,学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实现了高就业。以人才培养质量高、能力强、技能硬、素质好、本领全,赢得了社会各界和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与高度赞誉。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5/09/content_518013.htm?div=-1